走訪魚市場,體驗凌晨限定的熱鬧澎湃

2019-05-10
走訪魚市場 體驗凌晨限定的熱鬧澎湃
一箱箱新鮮又透亮的魚貨(攝影/汪正翔)

  凌晨3點,天未亮,華中橋旁的台北魚類批發市場卻是燈火通明。一輛輛貨卡、發財車進進出出,裝載魚貨的白色保麗龍箱子,一箱箱從車上卸下,緩緩推進市場。市場內,早已站滿身穿塑膠圍裙、塑膠鞋的批發商、工作人員和等著買魚的顧客,專屬魚市場的聲浪劃破黑夜的寧靜,是深夜裡越晚越熱鬧的所在。

 

  由台北漁產運銷公司經營、有超過40年歷史的台北魚類批發市場,位在全台北最大的蔬果漁產運銷中心「中央市場」裡頭。占地約6,000坪的魚貨批發市場,每到凌晨2點便人聲鼎沸,鏗鏘有力的叫賣聲,以及買主對魚貨的品頭論足,各種聲響此起彼落,好不熱鬧。

這群在魚市場辛勤工作的人,是深夜裡最有活力的一群。卡車上的保麗龍箱紛紛卸下,工作人員根據魚貨的種類、大小、品質等分類裝進魚籠,再用長長的鉤子拖著魚籠,將一籃籃新鮮的魚整齊排列在拍賣台前。

 

  台北魚市目前仍保留傳統人工喊價的拍賣方式,站在台上、戴著紅帽子的拍賣員「175、176、177……」機關槍似的台語喊價聲,節奏明快地響徹夜空。仔細觀察,在一旁的出價者沒有出聲,而是用眼花撩亂的手勢出價;眼色很好的拍賣員,再依據價格和先後順序,做出正確且讓買賣雙方都滿意的判斷。牆上的螢幕不斷更新,秀出各家魚貨、魚種今日拍賣單價、重量及買主姓名,供作最後的拍賣確認。也因此,在這深夜的拍賣場,除了混雜的魚腥味,也蘊含著一股緊張的氛圍。

 

  早上7點,拍賣場的人潮漸散,褪去眾人喧譁,只留下清洗地板的水聲、裝箱膠帶打包聲等,市場裡的人正在收拾一天的忙碌。另一邊,一位處理員正忙著將旗魚、鮪魚等從太平洋捕獲的遠洋魚,用俐落的刀法剖切,鏗鏘一聲便聽見魚骨斷裂的聲音,再迅速地左右劃刀分切出各部位,並取出不用的內臟,為今日的工作收尾。

離開拍賣批發區,前面的零批理貨場則是一般民眾買魚的場所,裡頭仍舊有不少人潮。每攤幾乎都是做了20、30年的老店,魚販除了忙著招呼客人,手也沒閒下來,去鱗、分切、清洗,有時還得分身到餐廳送貨。而攤上鱸魚、石斑與黑鯛,一尾尾閃著透亮色澤,似乎訴說著,春天的魚正是肥美的時候。

 

  市場一側有兩、三家小吃攤,賣味噌湯、稀飯的阿姨也做了三十多年,每天凌晨2點半就跟著魚市場一起開店,她勺著稀飯、往盤裡夾進小菜,客人便拉開板凳,就著碗大口享用,用這一碗碗熱騰騰的食物,撫慰這群從深夜到清晨在市場辛勤工作的人們。

陳先生 魚貨批發商

魚市場就像家一樣,老婆跟著我一起打拚,小孩也在市場長大。我最早專賣魷魚,現在也賣文蛤、烏魚子等,通常凌晨1點就得起床準備,2點到批發市場,一直工作到早上8點、10點。這行做了三十幾年,年紀大了,也準備交接給兒子,希望生意能越做越好。

王先生 零批理貨場魚販

 

  魚攤主要是父親在經營,去年剛畢業就先回家裡幫忙。我們主要賣的是鱸魚、石斑、午仔魚,我通常凌晨4、5點就會過來幫忙顧攤,讓父親有時間可以去送貨。小時候看父親殺魚,自己也有興趣便跟著學,所以清洗、分切和理貨都難不倒我。挑魚還是要靠經驗,除了產地,還要看色澤、魚眼珠是否透亮乾淨,才能判斷新鮮程度。

 

 

文/游姿穎、攝影/汪正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