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種蟲連塑膠也能吃!「拯救生態關鍵」死活都能分解垃圾

2019-07-05

國際中心/綜合報導

  近年來,因動物誤食塑膠及塑膠廢棄物佈滿生態環境的消息一再出現,又喚起人們對「塑膠問題該如何處理」的關注。西班牙科學家早先研究發現,螟蛾幼蟲「蠟蟲」是分解塑化物的關鍵,因其能將塑料轉化為「乙二醇」,能夠以12小時的時間吃掉92毫克的塑料製品,比真菌和細菌進行生物分解的速率要快得多。

 

  這項研究是西班牙生物醫學和生物技術學院的學家貝爾托基尼(Federica Bertocchini)在偶然之中發現的。平日養蜂的她在清理蜂巢時,為了移除會偷吃蜂蠟的螟蛾,用塑膠袋將牠們裝在一起,不久後她驚訝地發現,塑膠袋上竟被吃穿一個個小洞;這項發現隨後也被發表於國際期刊《當代生物學》(Current Biology)。

 

  貝爾托基尼主要研究動物胚胎早期發育,但科學家的好奇心,使得並非昆蟲研究專業的她仍想要進一步了解這項發現。她聯合英國劍橋大學的生化學家邦貝利的科學研究小組,共同展開對蠟蟲的研究,以確定牠們究竟能以多快的速度,消耗多少有害塑料。

  第一項引人入勝的實驗,即是把數百隻蠟蟲放在一個塑膠袋上,不到40分鐘的時間裡,袋子上就開始出現小洞。12個小時後,蠟蟲更吃掉了92毫克的塑料製品,比用真菌和細菌進行生物分解的速率要快得多。科學家們更在第二項實驗中得知,蠟蟲能將塑料製品完全消化,對其進行化學分解。

 

第三項實驗的結果更令人訝異,科學家將搗碎的蠟蟲放在塑膠袋上,也能得出類似結果,這說明蠟蟲體內的某種酶或其他東西是可以分解塑料的特定物質。貝爾托基尼認為,消化塑料的原因,可能是蠟蟲的唾腺或牠們內臟中的共生細菌所產生的物質,不過目前還尚未確定這種物質究竟為何物。

 

  維基百科資料指出,螟蛾,又名蠟蚓或蠟蟲(主要是小蠟螟及大蠟螟)的幼蟲;螟蛾呈中白色,腳端黑色,細小的頭部也是黑色的。在野外的螟蛾會寄生在蜜蜂的蜂巢,主要吃繭、花粉及蜜蜂脫下的皮,也會咬破蜂蠟,所以養蜂業認為它們是害蟲。飼養的螟蛾可以長時間不進食,或是被冷藏,一般會在穀類及蜜糖下飼養。蜡螟的幼蟲原本只被當作魚餌使用,在未來可能是解決塑膠垃圾的關鍵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ETtoday新聞雲